一个人心态好,人缘就好,因为懂得宽容;
一个人心态好,做事就顺利,因为不拘小节;
一个人心态好,生活就愉快,因为懂得放下,
所以每个人千万别让脾气和本事一样大,越有本事的人越没脾气。
心态好的人,处处圆融,处处圆满。
好心态是最大的财富。
一个人心态好,人缘就好,因为懂得宽容;
一个人心态好,做事就顺利,因为不拘小节;
一个人心态好,生活就愉快,因为懂得放下,
所以每个人千万别让脾气和本事一样大,越有本事的人越没脾气。
心态好的人,处处圆融,处处圆满。
好心态是最大的财富。
人生在世,总免不了会与人发生摩擦,与别人意见相左时。
要站在别人的位置上看待、思考问题,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换位,可化干戈为玉帛,解决世间一切矛盾。
在盲人的故事中:
盲人摸象里,有人摸着象脚,说象的身体像树干;
有人摸着象鼻,说象的身体像水管;
有人摸着象牙,说象的身体像玉一样润泽。
谁都没有错,只是以偏概全而已。
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位置不同、层次不一,所看、所想都会产生偏差。
这时,就算用再有力的说辞,也难以推翻别人的眼见为实和经验判断。
世间很多矛盾,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解决矛盾最高明的方法,就两个字——换位。

01
换位,是解决矛盾最高明的方法
鲁迅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森林里住着对互相看不惯的冤家,燕子和蝙蝠。
原因是燕子觉得日出代表早晨,日落则意味着傍晚。
蝙蝠却认为,太阳落山后,美好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总之,两人都觉得对方才是错的。
有回他们又为此争论不休,险些就要打起来。
路过的猫头鹰,忍不住插了一句嘴:
“你俩生活作息完全相反,怎么可能得出一样的观点呢?”
人与人之间,往往存在出身、年龄、身份、经历等差异。
很多偏见与隔阂的产生,往往都是源于我们站错了地方。
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别人,就很容易瞧对方各种不顺眼。
所以我们总说:“世上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
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到的只是片面;
站在自己的角度,往往无法解决矛盾。
人若总想着改变别人,不懂得反思自己,
只会加剧现存的问题,恶化彼此矛盾。
佛家讲:“改变自己就是佛,改变别人就是魔。”
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更容易解决问题。
换位思考,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
由此,既是考虑他人,也是解脱自己。

02
换位,是情商与智商的融合
站到别人的位置上,去理解对方的立场与局限。
医院里,年轻的护士给教授连着扎了好几次针。
看到教授手臂上的大片淤青,她急得一身汗,可还是找不对血管。
教授本来有点生气,但还是轻声地告诉她“没关系”。
因为她突然回忆起刚参加工作那年,那个手足无措的自己。
马路上,一个醉汉冲撞到了一对散步的父子。
儿子刚想斥责,老人轻轻拉住了他的衣袖。
他想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这样借酒消愁过。
就像木心先生在诗里写的:“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皆可原谅。”
真正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因为他们知道人人都有难处。
放过他人,也是善待自己。
那些真正聪明的人,总能第一时间找到矛盾的根源。
那些拥有高情商的人,总善于洞察人性,把一切化繁为简。
换位,是情商与智商的融合,能让人生顺风顺水。

03
换位思考,更容易双赢
曾看过一个故事:
夜深人静,一瞎子点着灯,等丈夫回家。
丈夫到家后,很疑惑:“你又看不见,为何点灯。”
瞎子说:“因为我看不见,才给你点的灯,你的伤还没好,别再磕着碰着了。”
瞎子点灯,虽然照不亮自己的世界,但却温暖了一段关系。
生活很复杂,在看不到的地方,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事。
有些笑容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苦;有些张扬背后,是不为人知的伤。
内心成熟的人,从不带有色眼镜看人。
因为他们知道:这世上缺的不是目光如炬的人,而是从不轻易作判断的善良。
生命是一场回音,成全他人,也是成就自我。
人心相互,懂得换位思考,更容易双赢。
善待生活,生活自会以善回馈。

04
《坛经》里写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人这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一个人经历得越多,内心就越通透,也就越懂得包容和接纳别人。
有句话说得好:
“倘若有一天,那些曾经看不惯的人或事,开始变得云淡风轻。
不用怀疑,那是因为你自己正在走向成熟。”
据韩媒报道,韩国一半以上的 60 多岁老人和三成 70 多岁老人,还在继续工作。主要原因是退休后收入骤减,生活难以为继。
据韩国《中央日报》11 月 29 日报道,该国越来越多本该颐养天年的老年人仍在工作赚钱。
最新统计结果显示,韩国仍在工作的 65 岁以上老人占比首次位居经合组织榜首。
经合组织 11 月 28 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韩国 65 岁以上人口的就业率为 34.1%,比 2019 年上升 1.2 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韩媒分析认为,韩国老年人就业率高并非是因为 “事业心强” 或者 “不服老”,真正的原因是 “缺钱”。
韩国统计厅今年 9 月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韩国一半以上的 60 多岁老人,仍在靠自己的双手赚取生活费,比 2015 年的 49.7% 高出 8 个百分点。经合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 65 岁以上人口的贫困率达 43.4%。

现年 72 岁的金浩然老人从事快递员的工作已经两年了。每月他通过送快递能赚到 60 万韩元(约 RM2200)。因为要补贴家用,就算这份工作对他来说很辛苦,他也只能咬牙坚持。

韩国 SBS 报道称,像金浩然这样的老人在韩国还有很多。报道指出,韩国一半以上的 60 多岁老人和三成 70 多岁老人,一直在工作。因为退休后收入大幅减少,仅凭养老金和退休金很难维持生活。
韩媒调查称,韩国 50 多岁和 40 多岁的人中,90% 以上的资产都套在了房地产上,他们对于养老的准备并不充分。韩国保险开发院的调查显示,老人在退休后,子女的教育和结婚费用等加起来,预计还需要 1.7 亿韩元(约 RM60万)。

韩媒认为,鼓励企业雇佣老年人,对聘用老年人的企业给予奖励,提高基本年金等也是解决老年人贫困的办法。
距离 2022 年只剩下最后不到两个月了,你是否已经在为即将来临的新一年而做出了新计划呢?
过去 2021 年遇到不好的事情都即将正式过去,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想要在新一年过得更好吗?
那么你就必须先改掉日常生活中【 9 个让你一直穷的习惯】,只有改变了才能让你的生活慢慢变好!一起看看都有哪一些需改掉的习惯吧~
01 / 拖延,懒惰

要相信 “懒” 就能毁掉一个人!只要你懒,无论做什么都想要找最容易或是拖延到很迟才会去完成。毫无上进和学习的心态,那么你就永远只会原地踏步。
所谓 “今日事今日毕”,为何今天就能完成的事情偏偏要拖到明天呢?明天会有明天该完成的事项,倒不如好好利用你完成事情后的空余时间,来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不是更好吗?
02 / 不爱学习
不要羡慕别人有丰富知识,能说一口流利英文,能比你赚更多的钱,这全都是通过 TA 们不断努力 “学习” 来换取的。
你不爱学习,却总想要过像别人般的好生活,你觉得可能吗?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你付出多少努力,就会有多少回报。
03 / 一直处于轻松享受的生活

在努力拼搏的年龄,你却选择过轻松享受的生活,不去拼也不去闯,那么你就只能为你的未来担忧了~要知道,时间是不会停下来等你的。
04 / 总怕吃亏
做什么都怕吃亏,于是只会一直观望却不敢开始。无论是事业、友情还是爱情,该做及想做的事情就必须勇敢尝试,即使最后的结果不如意,但经一直长一智,你就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了~
所以不用害怕吃亏,吃亏也是在成长过程中必经历的部分。
05 / 不爱社交
一定要学习社交,别总害羞去认识新朋友!只要你认识的人越多,交际越广,很自然你学习到的经验和知识会更多和更丰富一些,并且会明白更多人性和社会的真相!
让自己多出去走走及看看世界吧~
06 / 容易被别人影响
别轻易被别人影响,不需要太过追求及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辨别对错的能力,不要轻易听信别人说好你就毫不犹豫地去做!
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可以听从别人给予的意见作为参考,但不要轻易被别人的想法给影响到你的决定。
07 / 乱花钱

拒绝跟风购买奢侈品,并且不要轻易被 “大促销” 给吸引!
将钱花在值得的地方以及购买自己所需使用的物品,这样才不会枉费你辛苦努力赚来的钱啊~
08 / 没理财习惯
在这个看钱的世界里,别再当月光族及一直抱着身上有多少钱就花多少的心态了,这只会让你过得更艰难。
你必须考虑到,若以后突然急需用到一笔钱时,你该怎么办?别一直有 “到时候再算” 的想法,趁早让自己培养储蓄及理财的习惯,才能让自己财务自由。
09 / 无目标
别让自己活在一个毫无目标的生活!无论是理财也好,梦想也罢,不管大小事情都可为自己设下一个目标,比如新的一年里要达到多少存款或是必须完成哪一些事项等,人总是要有目标才会有动力的。

你是否都有以上这 9 个坏习惯呢?有的话就赶紧在剩余的 1 个多月里一点一点改掉吧!
让自己能在新的 2022 年重新开始及变得更好~
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始终都是个消费者,美国经济学家认为,消费市场就是一个硕大的 “金矿”。
可遗憾的是,消费者却很少能参与消费利润的分配,因为这个金矿的财富是分散的,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叫消费投资。
当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生产厂家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额,把企业利润的一部分返还给消费者。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同时变成了一种储蓄和投资。
三个阶段在消费 ,一个阶段在赚钱
人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25 岁之前是第一阶段,25 ~ 55岁是第二阶段,55 岁以后是第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都在消费,而只有第二个阶段是在挣钱,其余两个阶段属于纯消费阶段。
因此,一个人想要富有,仅仅学会赚钱的本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学会管理自己的消费。
关键词:白天赚钱 昼夜消费
即使是能赚钱的第二个阶段,每天 24 小时当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8 小时)在赚钱,而 24 小时都有可能不断地消费。例如:晚上看电视、用电脑上网、睡觉盖的袜子和床等,都是消费品。
关键词:20% 一次性消费 80% 重复消费
通常在消费过程中,只有 20% 的消费用于住房、交通工具等大额消费,例如,一代人购买一套房子,全家人购买一辆车,不再重复消费。
然而 80% 的消费,则是用于日常重复消费品。例如:洗涤用品、化妆品、衣服、食物等,都属于重复消费品。
可是,多数人偏偏习惯于将房子、车子视为一种投资,却忽视了 80% 的日常消费,而正是日常消费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财富。
关键词:一个家庭 2 人赚钱 7 人消费
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我国人口结构决定了每个家庭:4 位老人、2 位青年人、1 个小孩,一个 7 口之家,7 个人在消费。可见,2 个人的收入与 7 个人的消费相比,显得太卑微了。

关键词:一人累计日常消费
假设一个人如果活到 75 岁,一生共累计消费 RM 136万,其中有80%(RM 109万)用于日常消费。
关键词:一人消费产生的利润
假如传统企业将日常消费品卖给批发商,产生 28% 的利润,批发商再卖给零售商,又产生 28% 的利润,零售商再卖给消费者,再产生 28% 的利润,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累计产生 84% 的利润,仅商家就赚走了消费者 RM 92万的利润。
关键词:7 口之家的消费利润
如果一个七口之家,每人寿命为 75 岁,至少被商家赚走了RM 92万 * 7 = RM 644 万,难怪老百姓总在温饱线上挣扎,好不容易解决了脱贫,奔小康同样有难度。
关键词:全家消费投资的回报
如果将一个家庭的日常消费,视为一种投资或理财,并加以有效控制和管理,那么这 RM 644 万的消费利润,就会源源不断地返还给消费者。
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消费者换个品牌用一用,并且只忠实于某一个品牌,再去影响你身边更多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消费投资。
当美国经济学家发现了这个秘密之后,便在世界上迅速地推广开来。
它将原有的商品流通环节:企业 → 批发商 → 零售商 → 消费者,减少到企业 → 消费者,其中减少了两个环节,产生的利润都以各种方法返还给了消费者,这就是直销的魅力。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消费者成长为消费商,花本该花的钱,赚原本赚不到的利润,选对平台很重要!
李总理达沃斯讲分享经济催生消费商时代
人一出生就注定是消费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人每个月都要直接或间接的消费,一个家庭每个月要花几百甚至上千元在商店或超市进行消费日常必需品的消费,而我们仅仅只是消费,让别人赚钱。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超市为了锁定消费者推出了会员卡制度,就是你在超市一次性消费一定的金额,就给你一个会员的资格,下次你到这家超市时消费的时候就可以给你打折,那么以后你就会到这家超市去购物。
一件商品的成本只是价格的 30% 左右,经过各级代理商的层层加价之后,到我们的手中一件价值 RM30 的商品超市里标价 RM120,被我们会员用 RM100 的价格买到了,我们认为赚到了 RM20 对吗?
如果东西确实可以的话,你还会不自主地给商家和超市做广告,你的朋友又会在你的影响下去那里继续消费,你和你的朋友因此赚到收益了吗?事实上你还是把自己辛苦赚来的钱让别人赚走了。

我们来思考一下
【思考 1】
人一出生就是消费者,这点谁也不例外,但为什么有的人消费的东西很贵很有品质,却越来越富有,有的人为了省一点点小钱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而越来越贫穷?
例:
一、A 公司出了这样的通知:如果你购买一台 RM10,000 的电视机,以后你再来公司消费都可以给你打 7 折,还可以代理公司的所有产品,并且都给你 7 折的优惠。要是你推荐朋友来公司购买产品还能得到公司的奖励,但是第一次公司不给你打折,你必须花 RM10,000 钱购买电视机。
二、B 公司也出了这样的通知:只要你来这购买这台 RM10,000 的电视机,当场给你返还 RM2000 现金,还给你送底座和插板。
如果是你家里要购买电视机,你会选购哪家公司的产品呢?
我想穷人大多会选第二家,因为只要购买电视机就行了而且打折下来只要 RM8000,省了 RM2000 咧!
总结:穷人只会算小帐,富人懂的投资
【思考 2】
一件商品的成本只是价格的 30% 左右,经过各级代理商的层层加价之后市场出售 RM100,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中间的差价呢?可不可以由厂家直接把货发到我们家里呢?
现在的假货越来越多了,三聚氰胺牛奶、苏丹红的蛋、染色的馒头、猪肉变成的牛肉、墨汁泡的红薯粉,如果中间不通过代理,工厂直接发货到我们家里,是不是可以减少不安全因素呢?
直销模式恰好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直销的销售渠道是:生产厂家 → 直销商 → 消费者。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想你对消费致富有了一定的了解吧!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用产品的同时,顺便再给朋友分享产品就可以了,通过不断的分享,这个事业也就做起来了。
我们每一个人一辈子的开销加起来都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都要花钱,我们都是纯粹的消费者,而您有想过一边消费一边赚钱吗?
最重要的是:既然我们注定都是消费者,如果在不影响您的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还能为您创造一份不在职的稳定的可观收入,您愿意吗?
您只要把这个消息传递给您身边的两三个消费者就可以了。这是一个趋势,也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您是愿意把这个资讯传递给身边的消费者?还是等待他们把这个资讯传达给您呢?
先知先觉经营者,后知后觉跟随者,不知不觉消费者,分享经济已到来!
时间的渡口,我们都是过客,有些风景,不必在意;
有些誓言,不必认真。默默守着自己的一片天,用心微笑,用心行走。
用一颗美好之心,看世界风景;用一颗快乐之心,对生活琐碎;
用一颗感恩之心,感谢经历给我们的成长;
用一颗宽阔之心,包容人事对我们的伤害;
用一颗平常之心,看人生得失成败。
生命是倒计时的;日子是望前看的;未来是说不清的;
生活是道不尽的;辉煌总会来的;霉头总会过去的;
命是要信的;运是要开的;人生是需要悟的;生命是需要爱的。

人生就是这样,得失无常,付出,就是最大的收获。
心安即是福,能做即是福,欢喜即是福,心宽即是福。
能施与的人,比受施的人更有福。
真正的布施,除了无欲无求,还要有感恩心。
当你看淡得失、无谓成败的时候,反倒顺风顺水、遇难成祥。
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有一颗平常心,远离混浊,
平静如水,不为世间五色所惑,不被人生百味所迷。
引路靠贵人,走路靠自己,成长靠学习,成就靠团队。
人生的奔跑,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持续。
很多时候即使累了,也不要轻易停下脚步。因为我们放弃的,
不只是一个人生事业的机会, 更是一份责任、希望和梦想!
每天送给自己一个礼物,那就是学会尊重、感恩、自我鼓励!

人生,看透不如看淡。
不要带给自己烦恼,也不要带给别人困恼。
对自己好,就要用心;对别人好,就要关心。
看别人,烦恼起;看自己,智慧生。
体谅别人,就会做人;清楚自己,就会做事。
生活裹着酸酸甜甜,日子却是平平淡淡;
沧海的人生路,与其重拾曾经的残缺的美丽,不如放眼还在路上的风景。
因为从来不曾相信破碎的花瓶还能恢复曾经的美丽。
同一桩事,计较得少则少忧,计较得多则多忧;
同一个问题,看到光明的一面则喜,看到灰暗的一面则忧。
人生的苦乐,不在于碰到多少事情,而在于心里装着多少事情。
故事(一)
老鼠掉进了半满的米缸,意外让它喜不自禁。确定没有危险后,它便开始了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
很快,米缸就要见底了,可它终究还是摆脱不了大米的诱惑,继续留在缸里。
最后,米吃完了,它才发现,跳出去只是梦想,一切都无能为力了。
感悟:生活看似平坦,实则藏有玄机,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备不时之需。

故事(二)
第一天,小白兔去钓鱼,一无所获。第二天,它又去钓鱼,还是如此。第三天它刚到,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萝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
感悟:你给的都是你自己“想”给的,而不是对方想要的,学会换位思考,明白别人之所需,许多事情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故事(三)
在一次宴会上,马克吐温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您真漂亮!那位女士却不领情,高傲地说:可惜我无法同样来赞美您!马克吐温委婉平和地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就行了。那位女士羞愧地低下了头。
感悟:你扔下的石头,绊倒的往往是你自己。挖下的坑,往往是自己跳。

故事(四)
一个朋友是医生,一次癌症手术,打开后发现切不了,只好再缝上。去和病人解释情况,那位病人农村来的,听不懂术语,坚持认为手术过了,病就好了。只好让其出院,一年后回访,真的好了,癌细胞消失了。
感悟:心病难医,乐观的心态是最好的手术。
故事(五)
那年,他坐在咖啡店等朋友,一位女孩走过来问:你是通过王阿姨介绍来相亲的吗?他抬头打量一下她,正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心想何不将错就错,于是忙答应道:对,请坐。结婚当天,他坦白,当时自己不是去相亲的。老婆笑,说:我也不是去相亲的,只是找个借口和你搭讪……
感悟:机遇来了,只要方式合理,就快去抓住它。

故事(六)
女生公开投票选班花,相貌平平的小梅发表演说:如果我当选,再过几年,在座的姐妹可以向自己先生骄傲的说,我上大学时,比班花还漂亮!结果,她全票当选!
感悟:说服别人支持你,不一定要证明你的优秀,而是要证明别人的优秀,人都是这样,禁不住夸奖的。
故事(七)
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一位老人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个举动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感悟:注定无法挽回的痛苦,不如早点放弃。

故事(八)
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荒野中。两只老虎都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好,互相羡慕对方。它们决定交换身份,开始时,十分快乐。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饥饿而死,一只忧郁而死
感悟:有时,人们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总是把眼睛看向别人的幸福。其实,你所拥有的正是别人所羡慕的。
德行:有德自然香
有人说:
“人之靓丽,并非容颜,而是内心。
心存善念,非靓也美,非富也贵”。
有德自然香,
这句话道出了许多的人生哲理,
也关乎你的道德水准和做人的品质。
有德行的人,讲究道德修为,
自然是德高望重,会赢得人们的敬佩;
不讲德行的人,
到哪里都不受欢迎。

为人:以德服人诚恳为贵
人生在世,
幸福与否不在于你的
金钱、地位、而在于你做人的德行。
生而为人,
我们的一生跌宕起伏,喜忧参半,
通达为怀,善良为本;
不管处于哪种境地,
都要保持做事先做人的情怀,
自信、豁达,问心无愧,
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做人: 厚德才能承载万物
做人德为贵,
说出了做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也为我们的道德修为提供了座右铭。
正所谓:
“厚德才能承载万物”,
这来自于古今贤者多年来
积德行善之人修身养性的标准。
德,它是
做人的根本。

活着 :谦卑姿态和善胸怀
一个人的德行来自一颗善良的心;
一个人的涵养来自一颗仁德的修为;
只有德行好的人,
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做人,就要“与人为善,于己为善;
与人有路,于己有退。”
不求问心无愧,只求无愧于心就好。

修行:诚恳为贵通达为怀
因为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处世淡然有德品,修的就是一颗心。
只要诚恳为贵,通达为怀,谦逊待人,
以德为重,那么你的人生,
定能站得高,望的远,行的稳。
人活一生,
我们可以什么都没有,
就是不能没有德行,
因为德行,代表了你的人品。

德行:有德之人必受人敬
人活着,不管你多聪明,多能干,
如果无德,那么你的人品就会遭人唾弃。
德与才的统一才是真正的智慧。
若平时不注重修身养德,
那么你到哪里都不受人欢迎。
只要做人德为先,事事与人为善,
无论你走到哪儿,
你都能赢得别人的好评,
你的人格都会熠熠生辉。
所以说:“有德之人,必受人尊敬。
有人说:“唯有灵魂安静的时候,才是我们和自己贴得最近的时候。”
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一方净土,面对外界的浮躁与喧嚣,我们的内心时常会疲惫、会厌倦。
此时此刻,最需要做的,就是给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空间,
思自己所想思,做自己所想做,或者干脆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
[01]
心静下来,自己的眼睛就变得澄澈明丽,更容易发现生活里隐匿的那些美好的事物。
许多生活的美好,都来自于内心的安静,来自于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的决心。
白落梅说过:
“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
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
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都是驿站,为了将来起程不再那么迷惘。”
心静并不是停止思想,而是一种心情平静如水的极致状态。

[02]
养心在静,静能修身养性。
《大学》中说道:“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心静下来,方能进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释怀;
心静下来,方能进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
心静下来,方能进入“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超脱;
心静下来,方能进入“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的智慧。
心静下来,才能远离尘世的喧嚣,
在花海中栖息,在云朵上漫步,静听花开花谢,淡看云卷云舒。心静则安,心安则祥。
正如周国平说:
“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唯有内心富有充盈,方能从容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

[03]
心浮气躁是心静的大敌。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学僧问禅师:“师父,以我的资质,开悟需要多久?”,禅师说:“十年。”
学僧又问:“如果我加倍苦修呢?”,禅师说:“二十年。”
学僧很疑惑,于是又问:“如果我夜以继日,不休不眠呢?”,禅师说:“那样你永无开悟之日。”
学僧惊讶,“为什么?”,禅师说:“当你只看见结果,就无法静下心来,也就永远得不到结果。”
在这个快节奏社会,很多人都如同故事中学僧一般急于求成,甚至投机取巧;
更有的人心浮气躁不靠努力和拼搏,一心只想通过捷径去达到目的。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
人需要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才能修得清净之心。
是是非非,纷纷扰扰,不看、不听、不想,才能心生清净。

[04]
静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心静了,一切就看开了。
人的成熟,多半是从拥有一份渴望已久的淡然心境开始的。
心静如水,可以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
心静如水,就可以坦然自若,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人活一世,修心一生;一世为人,一生修心。
心静方能致远,静心才能超然。
老话常说:“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度量,不仅是作为君子的标准之一,更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基石,
有大度量者,方能有大格局,有大格局者,才能成大事。
正如李斯曾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真正有所高度的人,都有着极其谦卑的态度以及海纳百川的胸怀。
生活中,强者淡定从容,懂得包容世间万物,弱者易怒如虎,只懂得一味发泄愤怒和不满。
[弱者气大]
《论语别裁》中曾说:“有本事没脾气为上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为中等人,没本事有脾气则是下等人。”
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都懂得克制情绪,而没本事的弱者,总是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生气。
在小说《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名叫蓝田侯王述的人,此人脾气十分大,
一次,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扎到后,便将鸡蛋狠狠的摔在地上。
看着摔在地上的鸡蛋,他又用脚去踩,结果踩来踩去就是踩不中。
愤怒至极的他从地上捡起鸡蛋,恶狠狠的放在嘴中咬破,这才泄了气。
一颗鸡蛋便使自己丧失理智,心生怨恨,这样的人却在生活中很常见。
遇到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用脾气来遮挡内心的急躁与恐惧,这样做的后果便是把事情越弄越糟。
真正的聪明人,懂得动脑不动怒,无能的人,只会动怒而不动脑。
《三国演义》中曾说:“人不要愤怒,愤怒会降低你的智慧;不要仇恨,仇恨会使你丧失判断力!”
如何处置怒气,正是弱者与强者的分水岭。
弱者,才爱发无名之火,真正的强者,往往都懂得克制自己。

[强者量大]
林则徐曾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真正的强者有着极其宽广的心胸,他们待人宽厚,
不会因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更不会在情绪上浪费时间。
晚清重臣曾国藩,一次外出时,与一辆八抬大轿狭路相逢。
对方轿夫一看是四抬大轿,职位肯定比自家官员低,
于是二话不说,上前便把曾国藩揪了出来。
轿子里的官员,看见是职位比自己高的曾国藩后,瞬间惶恐不已,立马磕头谢罪。
曾国藩并未生气,反而将他扶起来,笑着说:“是自己挡了路,不怪你,不怪你。”
常言道:“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一个人心胸的大小,决定了人生的高度和宽度,心胸越大,人生之路越是宽广。
胸怀宽广的人,都会把时间花费在提升自我与实力上面,
不会在情绪上计较,更不会做情绪的奴隶。
他们深知情绪失控,只会让人失去理智,
输掉自己,控制情绪,才能让人保持冷静,成就自己。
古往今来,真正的强者早已戒掉了情绪,摆脱了情绪的支配。

[你能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人生]
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伟大。”
情绪,正是心魔,你不控制它,它便会吞噬你。
任何时候,都不要做情绪的奴隶,纵然沉默不语,
也不要冲动让自己后悔,一个人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
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众所周知,面对他人的羞辱,韩信自知单枪匹马,
若是硬拼肯定是自己吃亏,于是当着众人面从他胯下钻了过去。
事情过后,韩信曾一度成为当时的笑料,
但韩信并未放在心上,反而不断的磨练自己,让自己成长。
最终韩信成为了著名的军事大家,帮助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
换作是他人,面对当时的情况,怒火中烧,选择冲动硬拼,又怎会有将来的成就?
《庄子·庚桑楚》中讲道:“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
受人夸赞而不狂喜,遭人屈辱而不暴怒,才是最好的状态,
人若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能力再大,也终是徒劳。
控制情绪,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人生修行。
正所谓:“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
懂得控制情绪,才能拥有平静的内心,才能产生智慧,创造奇迹。
人这一生,世事无常,面对困境,与其生气,不如争气,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当你懂得控制情绪,成为真正的强者,你会发现人生路上皆是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