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祸根」找到了?
痛风的「祸根」找到了?稳住尿酸,需要多管齐下!
“痛不欲生,来去如风”,痛风,令许多人饱受折磨。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作的重要原因,痛风患者在患病前会有高尿酸血症的表现,但当痛风急性发作时,尿酸水平可能不高。冬季气温低,尿酸在血里的溶解度偏低,痛风更易反复发作。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主要特征血尿酸增高。尿酸是嘌呤代谢产物,80%来自体内正常分解,20%来源于饮食。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主要特征血尿酸增高。尿酸是嘌呤代谢产物,80%来自体内正常分解,20%来源于饮食。
正常情况,尿酸可通过肾脏、肠道和皮脂腺排出体外,可一旦胡吃海喝,身体机制出现问题,尿酸产生和排泄就不平衡,血液中浓度过高的尿酸在人体关节处逐渐沉积,慢慢被析出来就形成“尿酸盐结晶”,导致关节红肿、疼痛,这就出现了痛风。
少吃肉汤、内脏、海鲜
少喝肉汤,因煮汤过程中嘌呤会溶解到水中;限制摄入富含嘌呤的食物,包括肝脏、肾脏、凤尾鱼、沙丁鱼、贝类等。
多吃蔬菜
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C、植物化合物和抗氧化成分,有助于控制血尿酸水平,每日饮食应包含300至500克的蔬菜,补充水果、坚果、豆类、低脂乳制品以及全谷物等。
少吃水果
果糖经过代谢会抑制尿酸排出,提高血尿酸水平。痛风者最好少摄入果糖,除不能喝甜饮料,也要避免吃太多水果。
禁止喝酒
数据显示,重度饮酒的人群痛风发病率大约是普通人的 2.64 倍。对于急性痛风发作、药物控制不佳或患有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的人,须禁止饮酒,特别是啤酒、白酒、黄酒等。
很多人痛风发作就后悔平时没有管好嘴巴,认为都是“吃”惹的祸,这个观点也存在误区。痛风发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饮食外,免疫力、新陈代谢水平、营养摄入也会有影响, 保持全方位的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
糖尿病
身体内代谢不掉的尿酸,会形成尿酸盐结晶,损伤胰岛细胞,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升高。研究显示,26%的痛风患者合并有糖尿病。
心脑血管疾病
痛风患者易合并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发生在心脏血管,则血液无法充分送达心脏,引起心肌缺血,易诱发心梗。若动脉硬化在脑部发生,脑缺血则发为脑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风”。
肾病
过多的尿酸排泄容易形成结晶,继而形成尿路结石。更严重的是,尿酸盐长期沉积在肾脏实质里,会造成慢性间质性肾炎,引起慢性肾功能损害。
如果大量尿酸结晶沉积在肾小管、间质等处,造成急性尿路梗阻,会诱发急性尿酸性肾病,甚至突然出现少尿、无尿,发生急性尿毒症。
勃起功能障碍
发表在《中国男科学杂志》上一项研究发现,与健康人群相比,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的概率增加了59%。
睡眠障碍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调查显示,约有23%的痛风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其中睡眠呼吸暂停者占总受访人数的17%,这一数值远高于非痛风患者群体。
✅补充维生素C,增强组织内淤积尿酸溶解能力
维生素C又被称为L-抗坏血酸,可增强组织内淤积尿酸溶解能力,利于尿酸排出。若由于饮食不规律、偏食等原因,无法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维生素C,可选择天然萃取的维生素C补充剂。建议选择来源于针叶樱桃和柑橘提取物的天然维生素C,提供多种活性成分,让维C更易吸收,在人体中抗氧化时间长,更加安全、健康。
✅摄入蛋白质,提供饱腹感,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
蛋白质可根据体重,按照比例来摄取,1 千克体重应摄取0.8克至1克蛋白质,如60千克体重,每天要摄取48 ~ 60克蛋白质。若日常饮食摄入不足,建议挑选富含优质植物蛋白的蛋白粉,植物蛋白低热量、低脂肪、不含胆固醇,对人体更健康。
✅摄入充足的水分,促进尿酸排出
喝水可以促进排尿,预防尿酸沉积。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充足的水分有助于稀释尿液,增加尿酸的排泄,减少尿酸盐在肾脏和尿路的沉积。
饮水首选优质水,推荐使用一体化紫外线过滤,对水中常见的细菌与病菌的杀菌率达到99.99%的净水器。
✅适度运动,降低痛风发病
适度运动可有效降低痛风发病率,每周应保证4—5次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游泳、散步、骑车等,促进多余尿酸排出。运动过程以微微出汗为宜。
✅睡前温水泡脚,防止夜间痛风发作
睡前温水泡脚,可抗寒取暖,提高睡眠质量。可通过刺激足心穴位,疏通经络,促进血液流动,降低尿酸,防止夜间痛风发作等情况。泡脚后要及时擦干,套上袜子,防止暖气流失。